(2022-06-07)
【资料图】
文/潘达
近期围绕供应链转移与工业化方面的争论又有很多,很多人有个错觉,以为做做转口贸易就等于供应链转移了,接下来就是工业化与经济腾飞。这类想法只能说对供应链以及工业化有着太单纯的认知。
由于供应链和工业化是发展的一体两面,所以这次就合并讲解。6月7日,@懒得注册 做了个解释,在微博上引起了一波讨论:
说说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有多难,以前搞工业化,炼钢搞起来,金属加工搞起来,基本就差不多了,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就这么搞的,现如今,呵呵,我就举一个例子,汽车制造产业链:采矿,冶炼,金属加工,有色金属,玻璃,金属冷加工,金属热加工,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纺织,种植业,畜牧业,电子电气,橡胶,这还仅仅是涉及到制造过程的部分,整个产业链从教育到金融,从采矿到回收覆盖了几乎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远远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入门级工业的概念了,现在想实现工业化,要做的是整个国家方面方面的工业化,早已经不是工业自己的事情了,要做到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推动,做出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规划计划,试问有哪个发展中国家有这个魄力和能力?印度?别闹了,印度国家层面的规划有哪个顺利推行下去的?先不说种姓这个瘤子,就连最基本的厕所普及印度搞了10年都没彻底实现。
想要搞这种举国规模的,数十年起步上百年以上的长久工程,没有强力负责的稳定政府是根本没有可能实现的,更不要提投入,我昨天就说过,在中国搞工业,一千万砸下去连个响都听不见,千亿规模投资顶多也就一个省的某一个特定行业能有所推进,你想搞全国规模?有钱吗?
现在国家层面搞工业化的成本越来越高,早已不是以前那种几百万几千万买条生产线就能开干的时代了,所有的配套产业不齐全,未来面临的就是随时被卡脖子,一条价值百亿的生产线,一套控制软件的授权就能让你瞬间报废,这就是隐性成本,还想搞全面工业化?
我们几十年来,从零开始,承接国外大规模低端产业转移,积累了多少,补了多少课,才有了今天质变的基础,我们投入了多少基础原理研究和技术研究,才吃透了国外百年来的积累,没有这些,谈什么工业化,印度没戏,越南更没戏,他们只不过是承接了我们的低端产业转移而已,上游产业仍然牢牢控制在我们手里,越南工业根本没有自主权!
中国搭上了世界工业化的末班车,而且焊死了上车的门!
@懒得注册 的博文通过对汽车制造业的解释,科普了工业化的难度,本小熊猫接着@懒得注册 内容继续展开。
众所周知,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因此,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具体来说,工业体系的组成部分有,人力资源、技术储备、管理水平、专利壁垒、营商环境、舆论环境等等等等。
人力资源最简单,就是合格的劳动力,青壮年的劳动人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劳动人口都是工业化的人力资源。最基础的劳动人口只能在流水线上负责固定程式的流水线作业,想要将其转化为合格的工人需要基础教育以及专业技能培训。
在我国,改开后农民工进城,一方面是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另一方面就是九年义务教育打下的教育基础,使得我国当时的农民工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以接受教育培训。从而转变为合格的工人,能看得懂图纸,开得动机器。
而这些年东南沿海企业喊用工荒,实际都是缺少合格技术工人。技工技工,一个合格的工人是有技术门槛的。
接着是技术储备,目前先发国家对于整条产业链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储备。具有领先优势的甚至通过巨量的专利形成专利壁垒,从而堵死了后来者。
为什么我们当年是被称为“山寨大国”,核心一点就是不注重专利,不尊重知识产权。但是这也是打破技术壁垒的一大方式。而山寨的另一面则是逆向工程,这也是我们津津乐道的“瞪谁谁怀孕”。一个工业产品,能通过对成品的测绘,并逆向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逆向工程是技术实力的一种体现。没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是无法做到的,义乌与华强北的江湖传说,离不开技术打底。
具体以简单的不锈钢钢管加工为例,你会问一根看似很简单的钢管,能有什么技术?
然而一根不锈钢钢管加工所构成的工序有近十道,注意,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工业名词,工序。
加工不锈钢钢管从工件加热到金属热处理、退火、应力处理,每一步都决定着最终成品的性能。
以下工艺流程来自百度,可略过阅读:
分条:
将不锈钢板卷进行分条、切割,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和制管,分条的过程需注意分条刀对板卷的刮伤,分条的宽度和误差,另外分条关系到制管工艺,分条的披风和毛刺对于制管工艺至关重要。
焊接:
不锈钢管重要的一道工艺,不锈钢主要采用氩弧焊接和等离子焊接,氩弧焊接保护气体是纯氩气,主要焊接3mm以下的不锈钢管,等离子焊接有着较强的穿透力,主要焊接5-8mm的不锈钢管。
焊接打磨:
不锈钢管焊接的过程中,需要对外表的焊道就行相应的抛光和水冷却处理,对于焊道先进行水冷却后,直接用水磨机打磨焊道至平整,一般视不锈钢管的厚度添加3-5组水磨机,进行焊道的打磨和修整。
整形:
不锈钢焊管的工艺叫挤压式生产,所有的方管和矩形管,起初都是由圆管而来,通过生产周长相同的圆管然后再挤压成相应的方管和矩形管,之后用模具整形和调直。
切割:
不锈钢管制作切割的工艺相对粗糙,大部分都是用砂轮片切割,切割后会产生披风,需再进一步修整;另外以一种是带锯切割,准确度相对较好,也存在披风热处理对于特殊用途的管子,需进行光亮热处理,使管子的延展性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抛光:
通常的制品管和装饰管对于表面的处理有几种工艺,抛光,分为400#,600#,800#,而拉砂则分为圆砂和直砂,有180#,240#,400#,600#,800#,分别适用于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检验:
检验,主要检查管子的外径和厚度是否达标,表面处理是否达标,焊接的工艺是否达标。
包装:
不锈钢管的包装,目前较通用的是用塑料袋包装,对于表面要求严格的,可以选择用海绵包装,气泡袋包装,编织袋包装等包装工艺。
入仓:
不锈钢管规格较多,一般将不锈钢管放入货架,这样不但更容易区分规格,还能减少用地面积。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工序是保证加工的先后顺序,确保产品质量的合格。而另一个则是标准件,确保生产的产品都是符合误差、有统一标准,可以投入使用的。
工序工艺方面,最核心的就是热处理方面冷却退火等工艺,不同的冷却退火工序工艺,带来的产品最终性能不一致,包括但不局限于柔韧性、延展性等等。而这些性能则限制了产品的应用范围。
这些听起来可能感觉好复杂,但是只要知道,每一个工业产品加工都是需要技术储备的,除非有人手把手教你。而现有的工序工艺都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是每一个工厂的核心技术。
而另一个产品的标准,则决定了产品的适用范围以及竞争力。在历史上,我国早期的工业产品,很多都是标准不一。举例而言,同样一个批次生产的同类钢管,在这个机器上可以适用,但是在另一个上就无法使用,原因就是标准不一。
即使现在也不是所有工业企业都可以生产合格的产品,同一份图纸,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不一致的。这也就有了产品标准,各种各样的质量标准,XX认证,以及标准件等等。
这些都是工业制造中的门槛。
管理水平,这就是组织效率问题,先进的工厂管理水平高,组织效率好,自然竞争力强。为什么在革命年代,工人阶级都是革命的核心力量。就是因为工人有组织、有纪律,而组织和纪律都是办大事的基本要素。
营商环境不用说了,我们一直强调营商环境,投资界有着“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江湖故事,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地方保护,另一方面就是营商环境。
这个问题也是全球通行的,人性都是自私的,保护地方的利益是常态,而地方保护的排他就是反竞争。营商环境常规的有吃拿卡要,复杂手段就多的去了。
这些年自媒体和某些用心的人吹的越南、印度,大概他们忘了种姓制度、地方保护与吃拿卡要。相信每一个开工厂做企业的人都不想被隔三差五上门骚扰一遍吧。指望一个靠护照夹钱给小费,人分三六九等的地方不存在吃拿卡要,不现实。我国也是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将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压缩。
也只是压缩,并没有消灭。何况更外部的环境还有政治稳定与政策的延续性。
而舆论环境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当下制造业最大的舆论压力是什么,环境污染。在我国发展的时候是靠着先污染、后治理。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转接工业化,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今天的世界工厂。
而一个后发国家或地区要搞工业化的时候,自然免不了面对污染问题。通常是越低端的产业,污染问题越严重。在全球环保、减碳的大政方针下,高污染工业化是逆势而为。面对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
以常见的转移到东南亚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牛仔裤的加工涉及到印染,而印染是污染最大的工艺。越南的制衣快消品工厂,常年受到环保问题的抨击。背后的企业以及品牌方隔三差五被吊起来打。大厂可以通过公益行为、舆论收买、工艺升级等方式绕过这些问题,而小厂呢?
如果不想污染,那自然需要进行工业升级,技术升级。这些又都是成本。每一个工业产品、技术路线与工艺改良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的都是真金白银。
接着抛开这些制造问题,我们再说工业的另外两个核心,原材料与能源。
当下工业制造业需求的原材料,大宗商品基本被几个大国垄断,而商品市场上价格的波动就够一个小国难受。过去一年全球大宗市场上蹿下跳,主要工业原料价格更是一天一个新高。没钱靠什么工业化?
能源方面更是一个锁链,任何工业化都离不开电力,而火电则是全球电力能源的主要来源。随着巴黎气候协定签订,某大国宣布不再对外建设火电站,电力这个大门基本被关上了。
光伏、风电、水电、核电,这些清洁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都需要特定的环境或者资源,想要工业化的国家单指望这些清洁能源发展工业化,那基本不可能了,除非有新技术的突破。
现有的世界秩序体系是二战后围绕雅尔塔体系发展出来的。而国际分工也是围绕政治秩序展开,当年的亚洲四小龙,日韩经济崛起,靠的都是美国为首的西方为了遏制东方而惠出来的一个市场。(某种程度上某大国也享受了这一红利。)
而在全球分工愈发精细,全球化退潮的今天,没有哪个工业强国会去为某个想要工业化的国家或地区开创一个新的市场,那就是没有特惠制。不惠哪来的市场,哪来的钱?
依靠转口贸易和来料加工,只能在局部地区发展一个简单的制造业,想要依此发展工业化,可谓登天之难。
简单的小规模转口贸易和来料加工,在国际市场的大风大浪中瞬间就被冲垮。外贸有个词叫倾销。大量的工业品以低于市场价的形式对某一市场大面积出货,那么该市场原有工业厂商瞬间会被冲垮。这时候又需要地方保护来维护本土企业的利益。事务的两面性如此复杂,地方保护一方面遏制了竞争,另一方面又保护了本土企业。
在上海居家的两个多月中,我喜欢玩一个模拟小游戏——《缺氧》,虽然这不是一个专业的工业化模拟游戏,但是工业所涉及的大部分方面它还是覆盖到了。在我断断续续两百个小时的游戏时间里(刚脱离新手村),并没有成功的发射火箭,逃离外太空。可见工业化之难。
这只是游戏里的工业化。现实中的工业化比游戏更复杂,更困难。工业化不是变魔术,数个一二三就能实现。一年平地,两年建厂都是理想状态。最基本的七通一平没有一个强执行力的政府都无法做到。更何况发展工业化需要的产业链、海量资金以及上下游配套与人力资源。
富士康斥资数十亿美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设一座液晶面板工厂,被特朗普称之为“难以置信的投资”、“世界第八大奇迹”。原计划,项目投产后招募5000多名员工,远期的员工人数为1.3万人。
然而,2019年1月底,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的特别助理胡国辉表示,富士康仍在评估威斯康星州项目的方案。
与其在美国生产液晶显示面板,不如先在大中华地区和日本生产,然后运往墨西哥进行最终组装,再将成品进口到美国,这样利润会更高。
液晶面板工厂的饼还没有消化。2021年,富士康又收购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洛兹敦的一家汽车工厂。那么新的汽车工厂大饼将如何画,我们拭目以待。
三年又三年,美国总统已经从懂王换到了睡王,可见工业真的不是数个一二三就能搞定。富士康的液晶面板工厂已经是高端制造了,一个工厂得砸钱数十亿美元。那发展工业化需要的资金呢,毫无疑问是天文数字了,几个亿的资本投进去都听不到一个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工业体系中占据一环,为工业化大国做配套。
现在的工业还没有彻底的现代化,当人类的发展迈入现代化工业时代,全面自动化,物联网化,那工业化的道路真的堵死了。那时候,车门真的焊死了。
小的国家或地区,想要工业化的现实就是给大工业国做工业承接与配套。安心做供应链里的螺丝钉。或者在祈祷某个善人给你惠出一片天?其他就真的不要想了。
世界是一片丛林,从来没有变过。